第四届“SIIFC”国际论坛 “创新、开放、协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升级与科创中心建设论坛”隆重举办
发布时间:2016-05-23   浏览次数:427


2016年5月22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SIIFC”国际论坛:“创新、开放、协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升级与科创中心建设”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实训基地隆重召开。

论坛上午场由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蒋传海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会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顾问委员叶国标总经理分别出席论坛并致辞,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并预祝本次论坛能够圆满成功。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杨主任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科,是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作为一所国内最早的商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人才培养方面,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上财金融校友、以及与金融相关学科的校友在金融行业领域就业,这充分体现了上财以金融学科作为主干,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活跃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行业的高等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做到了“顶天”,也踏踏实实地“立地”。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财经大学在学科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始终占据较高的排名。譬如按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每年公布的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排序,上财的最新排名为第101位。而在大陆,上财的排名基本上稳定在第二到第五。按照英国QS大学学科排名,上财会计与金融学科已连续三、四年在全球的151-200位之间,且专家一致认为上财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101-150位,这就是财大“顶天”的部分。从所谓“立地”来说,或者从即是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来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主要依托于赵晓菊教授领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这一开放型智库平台,多年来通过承接来自国家、上海市和有关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为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起到了资政和启民的作用。以论坛交流平台来说,今年是举办第四届论坛,研究院每届论坛都选择一个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大家一起展开研讨,为金融学科在履行学科职能、乃至大学的各项职能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会长在致辞中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科创中心建设,是上海经济发展中互为依靠互为支撑的两个最重要的发力点和着力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通过探索开展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改革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市场制度,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风险管控体制机制等,将为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撑。而科创中心的建设,旨在借力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同时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持续发展的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多项重要决策咨询成果被国家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采用,在今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招标中,研究院共获得五项课题中标,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在上海市重点决策咨询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周会长表示,参加本次论坛的众多学者,都是我们国际国内,上海有着很高声誉和影响力的资深的专家和实践的领导者,希望各位能够在本次论坛上,重点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升级与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使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更能成为一次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的破题会、创新会。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顾问委员叶国标总经理在致辞中提到,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是世界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也是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新华社和道琼斯每年发布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年上海的地位和香港并列,名列全球第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人才高地建设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的贡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它独有的魅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致辞结束后进入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务院参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首席特聘专家夏斌教授以《金融创新与经济稳定》为题目发表了主旨演讲。夏斌参事在演讲中指出,从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的关系角度讲金融创新,需从三个角度看:第一,从金融创新的内容看,中国仍然延续着37年来的三个创新的基本内容,即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组织架构创新和金融调控与监管制度创新,但从今天的形势看来,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调控监管制度创新迫在眉睫,这对稳定经济而言更为重要;第二,从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的阶段性来看,不同的阶段,可能同一个产品的创新,其意义或者其效益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微观金融企业要明白这个道理,宏观监管机构要清醒的关注,关注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转让,关注对于将不良资产打包,加强监管,对金融产品的结构特征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第三,从金融产品大环境看,一定的金融产品创新必须有金融监管制度的相配合,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是服务于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最后,夏斌参事总结,金融创新一定要看大环境、大背景,面对现实的国情、现实的实际去思考如何创新、如何监管。

英国前环境部长、前议员 Tim Yeo先生作了《Financia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新能源、环保与金融创新》)的主旨演讲。他在发言中表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通过金融的创新去推动清洁能源和环保,这样才能够打造一个可持续性的世界。他相信,未来低碳技术的发展必将成为主流,未来各个国家的行业、企业也会快速地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因为21世纪,低碳经济将会是高增长的经济,如果想要实现经济的高增长,就需要创新,就需要实现低碳的金融。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Francis Breedon教授以《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spects and barriers》(《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与障碍》)为题发表了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人民币已经是成功的实现了国际化,中国非银行跨境支付使用人民币支付的比例和非银行跨境支付人民币的占比在不断增加,但人民币的占比跟中国经济的体量对比,其实还是远远落后的。限制人民币国家化道路的因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资本控制,如果想提升货币的定位资本却不能够自由贸易,必然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第二方面是交叉汇率问题,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很明显,但是未来会越来越明显;第三方面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果如果解决了这些障碍,在未来三十年,中国货币会成为重要的货币。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肖林主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高标准开放》为题目做了主旨演讲。肖林主任指出了上海将迎来高标准开放所需面临的五大机遇和五大挑战,并为上海新一轮开放发展提出四大战略设想。五大机遇分别是:第一,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战略机遇,上海发挥排头兵作用;第二,中国参与全球贸易投入治理重构战略机遇,上海发挥试验田作用;第三,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机遇,上海发挥改革新高地作用;第四,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战略机遇,上海发挥先行者作用;第五,中国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机遇,上海发挥开放新标杆的作用。五大挑战具体为:1.开放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2.开放型经济需要制度创新;3.金融风险和成本压力带来挑战;4.开放转型与稳增长调结构需要协调推进;5.自贸试验区需要深层次的改革创新。而上海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四大战略分别是:第一大战略,以制度创新供给,建设高标准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结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变化的新动向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第二大战略,以创新动力供给,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战略,以国际化资本要素供给和市场体系要素供给,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资能力等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第四大战略,以开放软实力供给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主旨演讲环节结束后即进入高端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执行院长赵晓菊教授主持。上海社科院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教授、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徐晓萍教授、爱丁堡大学商学院梁希副教授分别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提升与科创中心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问题发表观点并讨论,同时与参会嘉宾及媒体记者展开互动讨论。

 上海社科院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教授在讨论中指出,上海自贸实验区是建在中国最大的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之上,而上海承担着很多国家层面的战略重任,这就决定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的探索必须要超前一步。但是与此同时,在事中事后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管上,也得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来保证。徐明棋教授认为:下一步上海自贸区从金融角度如何进一步推改革开放,徐明棋教授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一、自贸账户进一步完善;、二、人民币跨境交易和金融服务业的对方开放做更多地探索、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尤其是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上,可以稍微加大步伐等三方面推进改革。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在讨论中表示,处于新的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筑底的过程大概还需持续会比想象中更长一点的时间,大约会到2020年。,而对于金融资本市场以及稳定预期的关系,去年资本市场的大动荡究竟谁应该负最大的责任?没有认真总结。目前如何控制短期风险,首先应该澄清给市场明确预期,如何顺应未来的结构调整,都是整个金融资本否则资本市场在混乱中建设过程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徐晓萍教授则认为,上海在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过程中,金融方面存在最主要的制度性障碍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让金融回归它的本质,让金融的本质支持应该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政府也需要转变职能,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营造比较公平的经营环境,金融机构提高效率,才能克服体制机制的障碍,推动上海购机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梁希副教授在讨论中指出,通过能源金融和低碳投资方面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需要从人才、政策、资金、技术四方面进行落实。首先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其次回归时要有执行力和效率,在这过程中,金融机构能需要更现代化的治理和去行政化,监管机构要给出非常清楚的信号,绿色低碳服务才会得到好的的收益。

 论坛下午场设两个平行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分上、下两场。分会场一上半场主题为“大金融创新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徐晓萍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邓伟总经理、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朱会冲总经理、爱丁堡大学商学院梁希副教授、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任新建主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耀华副教授分别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会场一下半场主题为“转型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副院长陈云教授主持,上海银监局政策法规处马强处长、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朱磊先生、高朋(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谢向阳先生、国泰君安证券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毕志刚先生分别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会场二上半场主题为“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人民币国际化首席专家丁剑平教授主持,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市场总监高级经济师景建国先生、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结算部张欣园总经理、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协调处崔远见处长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陈学彬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周光友副教授分别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会场二下半场主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本市场首席专家金德环教授主持,上海景领投资公司董事长张训苏先生、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侯文轩教授、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姚兴涛先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研发部宗军主任、上海证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曾刚副所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沈蔚女士分别进行发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曹艳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倪经纬、张磊、杨绍波、韩冬梅等专家也参加论坛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本届论坛云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逾百名,针对推进加大金融创新支持科创中心建设、转型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自贸区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等重要的战略焦点和研究热点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当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形成众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本届论坛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成功刚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