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SIIFC国际论坛:“2019·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5-28   浏览次数:1390

2019526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上海市金融工作局、《财经研究》编辑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支持,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经济服务专委会、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协办,并有《财经研究》、Emerging Market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作为合作期刊的第SIIFC国际论坛:“2019·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财大豪生酒店隆重召开。

爱丁堡大学公司金融学首席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侯文轩主持开幕仪式

论坛上午场由爱丁堡大学公司金融学首席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侯文轩主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分别出席论坛并致辞,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衷心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禹鹏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加快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倡导和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发展,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凸显了我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和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对于庞大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来看,气候投融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国际相接轨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快中国低碳绿色转型,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周禹鹏院长也对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在建设高水准智库、服务国家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研究院主动对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气候投融资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咨询服务,为中国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在学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财大和上海市教委共同支持建设的开放型高校智库,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协同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汇聚各类资源积极投入,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改革以及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发挥了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上的重要作用。

郑少华教授提到,从2013年起,研究院每年都会围绕着当下中国经济金融的热点问题召开国际会议。自2017研究院连续三年举办以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聚集了国内外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分别从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绿色金融的理论与应用、碳金融、绿色金融产品与绿色金融服务、气候投融资等多角度对绿色金融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展示了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对气候投融资理论研究的关注;推动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传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产融结合贡献更多理论及实践成果,更好地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助力上海、中国乃至全球绿色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致辞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提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危害社会发展。由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大量物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也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

叶国标董事长指出,国际社会上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达到一些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一直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人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低碳节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致辞结束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马来西亚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EMR and JIFMIM主编Jonathan A. Batten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发表主旨演讲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丁辉处长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的重大安全威胁,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是提升经济质量和效应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丁辉处长指出,当前中国在气候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能否利用投资、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完善资源配置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低碳管理的关键。目前中国在气候投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是仍然面临很多突出问题:一、气候投融资政策和标准体系亟待建立;二、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仍需完善;三、气候投融资的专业队伍还需壮大。因此,下一阶段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第一:加快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设;第二:加快启动气候投融资的地方试点,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第三:推动建立气候投融资专业研究和合作交流机构,发挥智库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发表主旨演讲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以“The Growth in Energy Demand in Emerging Markets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Catherine教授表示,未来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耗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二,远远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因此要重点关注和应对非经合国家的能源消耗趋势。

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会导致气候变化,需要大力发展电力等清洁能源源,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方案和政策来发展电力投资建设,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贫穷的甚至还没有通电的国家,减少能源消,进行能源转型。除了在新兴市场以外,发达国家的电气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电气化趋势日益明朗。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悉尼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名誉教授Jonathan A. Batten发表主旨演讲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银行和金融学院CIMB-UUM讲席教授、悉尼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名誉教授Jonathan A. Batten围绕Promoting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 by Fostering Green Finance in Asia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Jonathan教授指出,目前国际投资者偏好已经发生转移,开始偏好具有国际社会责任的项目。而绿色金融行业投资潜力巨大,因此需要吸引更多的主流投资者参与到可持续发展项目领域进行投资。

Jonathan教授还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投资;二、改革和完善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体制;三、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颠覆式创新,提高金融产品的吸引力;四、建立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使其符合主流投资者的偏好。另外,各个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税收制度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轮高端圆桌讨论环节

在短暂的休息过后,论坛进入了高端圆桌讨论环节。第一轮圆桌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教授主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张嫄,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孙轶颋,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孔伟分别围绕气候投融资:政府的作用主题分别从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区别、国际国内发展动态、政府及国资背景机构作用的发挥等不同角度发表精彩观点并讨论,并与参会嘉宾及媒体记者展开互动讨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张嫄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张嫄指出,气候投融资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要具体了解气候投融资的概念,需要各个参与机构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做好气候投融资工作需要牢牢抓住当前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如何将气候变化的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另外,发展气候投融资还需要提高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一方面通过增量资金将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建筑、节能项目落实好,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存量资金抑制高碳排放,包括设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碳排放纳入环境信用评价等手段。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方面任重而道远,廖原总经理通过自身实践经验,认为政府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协同:第一,政府各部委之间的协同,避免“九龙治水”的情况的出现;第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中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做好政策落实。并且通过公共资金带动私营资本,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第三,国内外标准和政策的协同。廖总进一步指出,要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创新。只有通过政府的不断推动,保证监管层、投资层和参与主体的真正利益,才能保证市场的活跃性和有效性。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孙轶颋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兼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孙轶颋指出,政府在引导气候投融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四个“PPlanningProjectPilotPunishPlanning:政府要规划好发展目标,建立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体制与机制;Project:政府推出一些绿色的可盈利的项目,让金融机构敢于投资绿色低碳项目,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Pilot:政府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做好气候投融资试点改革,并且通过搭建公共平台,发挥群策群力,为金融机构寻找好项目;Punish:建立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提高政府的威慑力。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金委负责人孔伟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金委负责人孔伟指出,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气候投融都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政策驱动是主要推动力,因此需要尽快制定气候投融资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即使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进行气候投融资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因此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指向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才是推动气候投融资的主要动力,同时要选择一些重点领域进行突破。

第二轮高端圆桌讨论环节

第二轮圆桌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马文杰教授主持,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一闻、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李菁、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分别围绕“气候投融资:市场的作用”主题、从湖州市政府、金融办如何注重引导发挥金融机构和企业作用、及国际国内机构如何发挥好作用等不同角度发表精彩观点并讨论,同时与参会嘉宾及媒体记者展开互动讨论。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表示,气候投融资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完善市场体系。第一,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价格信号,鼓励市场参与者进行竞争,降低项目成本;第二,政府加强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类的气候投融资项目,从而提高自身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梁希主任还指出,中国在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对碳市场的中长期价格信号预期,做好气候风险管理,梳理碳定价政策,这对中国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一闻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湖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一闻表示,在气候投融资发展过程中, 政府应发挥好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中国应该对标国际,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应该同步进行,要从理念上认识到气候投融资的重要性。第二,中国在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绿色金融业务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因此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规划推动,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刘一闻主任进一步指出,鼓励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企业参与气候投融资,不仅需要帮助它们找到重点领域和方向,也需要建立一个良好考核激励机制,通过经济金融手段实现绿色问题的外部性内部化,推动低碳节能的发展。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李菁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务总监李菁表示,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投资人,对于自己投资的项目、股票、债券、环境、气候和社会影响力都是非常关注的。从风险来看,投资人不仅要关注项目的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社会公共治理风险;从回报来看,气候投融资项目除了经济回报,还具有环境社会影响的回报。李菁总监进一步指出,培养中国绿色项目投资市场不仅需要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加需要关注自身的非财务价值的信息披露,只有依靠市场推动才能实现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的长期发展。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在高端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表示,目前碳市场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不断地开发创新碳金融工具,通过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不断引导社会参与到碳市场发展建设中。另外,碳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长期的减排政策能够影响市场的价格走势,因此在政策目标、政策实施主体和政策激励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协调。李瑾女士表示,进一步提升碳市场对投融资的激励作用,市场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制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的政策,发展碳价机制,促进市场机制形成,使得更多企业将碳价格作为重要的决策因素才是未来需要更多关注的地方。

部分发言嘉宾合影

论文下午场设有英文学术专场、中文学术专场和业界专场三个平行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分为上下半场。

部分英文学术专场发言、点评嘉宾

英文学术专场上半场的主题是英文学术专场上半场的主题为“Pollution and Investment,由爱丁堡大学副教授董轶哲主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环境与能源项目主任Catherine Wolfram首先围绕“The Economics of Rural Electrification: Perspectives from Kenya and Ghana主题带来主旨演讲,随后中山大学杨祯奕同学,麦考瑞大学应用金融学教授石劲,波士顿大学金融学教授、管理学教授Jerome Detemple分别宣讲了论文“Paying for Pollution: Air Quality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Are Banks Really Special?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Optimal Investment in Mutually Exclusive Projects and Operating Leverage,同时针对宣讲文章进行相互点评,并进行互动讨论。下半场主题为“Environment and Firm Policy,由麦考瑞大学应用金融学教授石劲主持。中欧大学副教授Peter G. Szilagyi,香港浸会大学易龙研究员,爱丁堡大学王天驹同学,北京大学张艳云同学分别宣讲了论文“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Brent-West Texas Intermediate Oil Price Spread、“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s’ Resilience to Natural Disasters、“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Location Decisions of the Pollution-intensive Firm、“The Influence of Firm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Improvement on the Realization of Energy Saving Goals,同时针对宣讲文章进行相互点评,并进行互动讨论。

英文学术专场休息间歇还设有学术海报展示环节,爱丁堡大学研究员安佳夫、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研究员江梦菲、西南财经大学讲师吴茵茵、西南财经大学范维同学分别展示了论文“Legal Origins and Firm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Legal Directors、“Manage Multiple Policy Instruments in Financing CCUS: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China、“The Shadow Price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in China、“A New Comprehensive CO2 Emission Index: Comb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Facts,并与参会嘉宾进行热烈讨论与交流。

中文学术专场发言、点评嘉宾

中文学术专场上半场主题为“环境信息披露”,由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副编审王西民主持。铜陵学院会计学院刘捷先老师宣讲了论文《投资者信息共享行为下企业碳信息披露、价值增值及风险控制协同优化模型研究》,由中国海洋大学徐胜教授进行点评;中南大学薛晨晖同学宣讲了论文《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实施契约及效率评价研究》,由清华大学黎菁研究员进行点评(上海财经大学金成同学代为点评);复旦大学孔粒同学宣讲了论文《地方政府干预、地区制度质量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由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副编审王西民老师进行点评;复旦大学崔懿同学宣讲了论文《绿色信贷对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州市的实证分析》,由湖北大学易艳春老师进行点评,同时与会场嘉宾进行互动讨论;下半场主题为“碳排放”,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马文杰教授主持,湖北师范大学易艳春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刘璐同学、西北大学朱星宇同学分别宣讲了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降低母国碳排放了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碳金融市场研究述评:理论框架与探索性思考》、《金融包容性发展、领导人更替与碳排放》同时针对宣讲文章进行相互点评并进行互动讨论

业界专场发言、点评嘉宾

业界专场上半场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主持。国泰君安证券碳金融业务投资经理仝岩、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基金产品部经理孙岩、上海市信息中心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刘佳、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方夏莹、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赵永刚分别以《国内碳金融业务实践与思考》、《交易所绿色金融实践》、《碳排放配额分配实践与建议》、《地方城商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股票指数与ESG投资》为题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下半场由上海财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教授主持,阿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辉、上海京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成、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佘雅琼、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上海欣美雅节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宝平分别以《Solarview建筑玻璃节能升级方案》、《京申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与探索》、《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让屋顶改变世界》为题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国泰君安证券碳金融业务投资经理仝岩指出,国际和国内碳市场价格走势的额波动都非常大,收到很大的经济影响。和其他金融产品相比,目前碳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占整个市场交易量比重较小,各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较差,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市场的活跃度不够的问题。仝岩经理建议,在碳交易中,制定好要目标政策之后,接下来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考核机制方面给予参与者参与到管理碳资产的重要岗位,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基金产品部经理孙岩主要从交易所的角度阐述了对绿色金融的实践。自2017年以来,交易所在内部建立专门绿色小组并于2018年加入全球交易所绿色责任原则投资的组织。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各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推动了股票市场的绿色发展。在整个上市过程中,设立绿色服务名单并重点将属于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的绿色企业纳入服务名单,将绿色行业优先放到前面。其次,在重点产业聚集的地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培训,支持绿色企业进行融资。第三,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与相关机构共同在内部推行了中国版的ESG指引。在绿债方面,他指出,交易所所做的工作包括完善绿债制度建设、设立绿债的专业流程及引导企业通过绿债进行投资。对未来交易所的绿色金融实践,他提出,未来会与相关机构共同完善中国版的ESG指引。第二,在绿债方面,将继续推进产品开发包括跟国际交易所的合作。第三,在绿色使用开发、绿色产品引导上,与其它机构共同研发的指数产品可能会陆续推出。第四,在国际交流方面,交易所会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理念,学习全球经验,这也是在对外合作中推动绿色金融的尝试。 

上海市信息中心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刘佳就碳排放配额分配实践与建议向与会嘉宾做了介绍。她指出,全国碳市场工作现分为三步,分别是基础建设、模拟运行与深化完善;碳市场的分配方法在总体上是要促进减碳,提高碳排放效率,鼓励先进行业的发展;对限制类、淘汰类行业或企业要约束控制。对于碳市场,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根据碳效率的先进值、历史生产水平和实际生产情况修正系数来综合确定分配方法。二是以免费配额发放为主、有偿配额发放为辅,根据行业排放类型及特点确定免费比例。三是引入低收入群体补贴机制减少碳成本对全社会造成的影响。 

湖州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方夏莹就地方城商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做了相应的阐述。她表示,湖州银行基于地方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做了相应的产品创新和顶层设计,与当地市场紧密契合。她提出,要保持整个银行中长期朝着有利于绿色银行的方向去发展,主要是建设完善的机制制度体系。湖州银行通过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及设立专业支撑岗并量化测算环境效益的方式来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中证指数公司研发部副总监赵永刚阐述了股票指数与ESG投资。他指出,指数在责任投资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指数投资现已达到主动管理评级地位。在全球衍生品中有三分之一属于教育衍生品,是通过指数工具来实现投资的发展。绿色指数其特点第一在于它有公众参与的属性;第二是投资可以由棕色变为绿色,比如像社保资金、养老资金;第三就是分散,即可以做组合投资。

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辉分享了建筑玻璃的节能升级方案。他指出,建筑节能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比如用窗膜来提升玻璃的性能,以降低太阳辐射热负荷与空调的制冷负担。从以色列引进的Solarvirw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当贴膜的问题。该方案结合前端服务与后端工作,并最终出具项目诊断书,形成数据化的结论报告。基于以色列的尖端科技,探索更加绿色、自然、舒适、节能、健康的未来人性化建筑空间。

上海京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成阐述了京申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运作模式,其原理是将设备加热后投放生物菌种来处理有机垃圾。上海高校、环卫所、宝山党校等机构都装有高温高效卫生物处理装置,未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该项技术也可以在小区菜市场、养殖场等地进行推广应用。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佘雅琼在谈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与探索时表示,兴业银行做了很多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体系创新,收获了很多国内外奖项,目前是中国最早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商业银行,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债券发行人。她认为,环境金融偏重于支持与环境保护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增加了资源节约的概念,可持续金融则包括生态环境、自然与可持续三个方面。她表示,以前传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绿色租赁等方式服务于客户,也可以通过子公司券商为客户提供绿色债券、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消费贷等产品为公众搭建便捷渠道,引导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

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介绍了如何利用工业固废替代天然材料。煤炭通过火力发电,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变成脱硫石膏,经过技术和发明专利又回到煤矿去,统称循环经济。他表示,在煤矿应用改性脱硫石膏基喷射混凝土材料研究方面,一种名为脱硫石膏的混凝土已经申请专利发明。脱硫石膏不采用烧煤的方式,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利用其所产生的余热,使之做到零开采、零能耗、零污染与零排放。

本届国际论坛云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逾百名,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及实践交流平台,国内外专家们在论坛上进一步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实践,分享交流了关于促进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次论坛上午场和下午业界专场进行了实时转播,让很多场外的专家学者通过收看论坛直播分享到论坛上领导、中外专家学者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成果、观点和建议。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推动国家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促进低碳可持续有序发展与创新等方面贡献了众多理论及实践成果,有利于更好地践行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助力上海、中国乃至全球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的有序、健康发展。